然而,即使拥有如此精妙的站立睡眠机制,躺卧对于马来说也并非完全不需要。对非洲草原动物的长期观察显示,野生斑马躺下休息的时间仅占总休息时间的 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圈养在安全环境中的马,躺下休息的时间却高达 30%。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野外环境充满了未知的危险。狮子、鬣狗等捕食者潜伏在草丛中,伺机而动。当马躺卧在地上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一旦遇到危险,起身逃跑所需的时间会比站立时增加 50%。在捕食者发起攻击的关键时刻,这额外的时间往往就决定了马的生死,甚至可能让它失去逃生的机会。这也印证了“被捕食者本能”理论:站立睡眠为马在面对捕食者时能够快速逃生提供了关键优势,是它们在漫长的野外生存中,经过无数次生死考验后做出的最优选择。
马的睡眠模式具有碎片化和高效性的特点。它们每天仅需 2-3 小时的深度睡眠,而且这些深度睡眠可以拆分成多次短时的小睡,例如一次十几分钟,然后醒来活动一下,再继续小睡。这种睡眠方式并不会对马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反而能让它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充分休息,同时保持高度警惕,从而大大提升在野外的生存几率。
对于幼驹来说,它们的睡眠模式略有不同。小马驹在出生后的头三个月,身体较为脆弱,活动能力有限,每天可以躺着睡上 4 小时。这是因为有母马在一旁时刻警戒,用自己的身体为它们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一旦出现任何危险迹象,母马会立即发出警告并做好防御准备。随着幼驹不断成长,身体逐渐强壮,大约在 3 个月后,它们会逐渐开始学习站立睡眠。这个过程需要母马亲身示范并加以教导,母马会在幼驹身边站立睡眠,让幼驹观察和模仿,慢慢掌握其中的技巧。
即使是生活在安全舒适的马厩或牧场中的现代家马,它们仍然保留着站立睡觉的本能。行为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站立睡眠的行为已经深深镌刻在它们的基因里,成为了一种稳定遗传的生存记忆,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轻易消失。科学研究也证实,人类的驯化过程虽然让马的性格变得温顺,适应了与人类共同生活,但并没有改变马的核心生存策略,像“站定装置”这样的生理结构依然完好地存在于家马的身体中,时刻准备着发挥作用。
不过,我们也需要知道,马虽然主要以站立的姿势睡眠,但躺卧对于它们来说同样必不可少,因为只有躺卧才能进入REM睡眠。马每天大约需要30分钟的躺卧时间来完成REM睡眠,这个过程对于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进化生物学家将马的站立睡眠定义为“生存智慧结晶”。它是马科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躲避凶猛的捕食者、延续种族而形成的独特生存方式。马的站立睡眠,是无数次尝试与淘汰后留下的最优解,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每一种生物行为背后所蕴含的进化智慧。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