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大厦 1931)
但其中有一点也在警醒我们,由于经济环境和地理位置恶劣,很长一段时间内帝国大厦的空置率持续在50%左右。这对于项目管理专业人士来说是个很好的教训——项目的成功并不一定会产生项目成果的消费者。
优秀的物业管理的作用也在逐渐体现。
帝国大厦作为象征美国国家实力的建筑,在一段时间内一直被授予“世界最高建筑”称号。作为旅游景点,帝国大厦是纽约的象征,时至今日,它的门票价格与最近几年重建而成的纽约新地标新世贸中心的票价相差无几。纵然80多年过去,在物业的精心打理下,这栋建筑并没有呈现贬值的态势。
(帝国大厦 2017)
有趣的是,这座建筑被当成了该地区的避雷针,每年帝国大厦会被击中大约100次。1945年,当一架双引擎B-25轰炸机撞到79层时,这座建筑的结构完整性受到了测试。尽管这架飞机的引擎之一穿过了整个大楼,但大楼依然屹立不倒,损坏仅限于外墙。
事实证明,物业管理的模式也在随时代而变。换句话说,对于此类高层商业建筑,物业在通过创新的模式去延长建筑的生命力。
从2010年开始,帝国大厦再次将自己定义为时代的象征,启动了一项耗资2000万美元的能源改造项目,旨在引领可持续发展之路,展示绿色的经济效益。真正使帝国大厦成为一项成功工程的是它不断地重新定义它的形象以反映时代,但它仍然忠于建立之初心,即激发一个更美好社会的理想。
帝国大厦实施的八大节能改造项目,包括6514扇玻璃窗翻新;散热器隔热层改造;租户照明、采光和插座更新;空调更换;制冷设备翻新;整幢大楼控制系统升级;通风控制系统升级改造;新建基于网络的租户能源管理系统。
(节能改造后的帝国大厦夜景)
整个节能改造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减轻负担——测定那些用于为大厦提供最核心服务的能耗可以缩减多少;第二步,提高既有装备的效率——当大厦所需的能耗被降到最低之后,让既有的装备在最有效率的系统下运行;第三步,控制能源使用——控制和监视能源的实际使用情况,对节能系统进行调节以适应条件的变化。
据估计,帝国大厦能够降低38.4%的能耗,每年节省440万美元。改造完成后的纽约帝国大厦每年削减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于2万辆轿车1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改造,帝国大厦已经成为甲级办公楼中能效利用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像任何伟大的项目一样,帝国大厦从最初作为全球经济实力的象征,随着时代演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代表。当这样一栋建筑能够实现它真正的历久弥新,并在千禧年之后依旧焕发光彩,来自于它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之中,与时俱进的物业管理。
2018年10月15日,万科物业CEO朱保全在第二届国际物业博览会上发布“住宅商企 两翼齐飞”的战略,正式推出子品牌万科物业|商企。如果说房地产行业的下半场是物业,那商企物业服务无疑是打破传统住宅物业的行业新航线。当我们谈到中国企业与国际接轨时,不仅仅再停留在一纸空谈,而是完成了在制度、业务上的交流和学习。当然在致敬的同时,不忘立足本土,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物业管理之路。
(万科物业CEO朱保全发布“住宅商企 两翼齐飞”战略)
“过去数十年,万科物业已经成为中国住宅物业管理领域的领军者”,万科物业CEO朱保全说,“我们时刻准备向国际商业物业同行学习并与之合作,来提升我们的服务能力,以实现我们成为百年企业的目标。”
相信未来,中国也会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等,它无惧风雨、无惧时间,历久弥新,屹立之中。
(部分数据、图片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