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之《鸱鸮》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鸱鸮

2019-05-16 可可诗词网-《诗经》翻译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

鸱鸮鸱鸮,

既取我子,

无毁我室。

恩斯勤斯,(鲁恩作殷。)

鬻子之闵斯!

(子、室,脂部。勤、闵,文部。)

迨天之未阴雨,

彻彼桑土,(韩土作杜。)

绸缪牖户。

今女下民,

或敢侮予?

(雨、土、户、予,鱼部。)

予手拮据,

予所捋荼,

予所蓄租,

予口卒瘏,

曰予未有室家!

(据、荼、租、瘏、家,鱼部。)

予羽谯谯,

予尾翛翛,

予室翘翘,

风雨所漂摇,(三家摇作飖。

予维音哓哓!三家音下有之。)

(谯、翛、翘、摇、哓,宵部。)

[译文]

猫头鹰,猫头鹰,你既捉去我

的孩子,不要再毁我的巢! 我爱孩

子勤修窝巢,为养育孩子把我病

倒。

趁天未下雨的时候,我就去取

桑枝和泥土。好好修造门和窗户,

我的巢坚固了,你们这些人啊,我

就不怕你们侵侮!

我的手爪累得僵硬了,因为筑巢衔茅草。我又把野草积蓄,我已

经唇焦舌烂,可我巢儿没修好。

我的羽毛已经干焦,我的尾巴

已经枯凋。我的窝巢还很危险,在

风雨中飘飘摇摇,急得我喳喳乱

叫。

[评介]

《鸱鸮》四章,章五句。旧说认

为这首诗是周公所作。周公摄政,

其群弟造谣说周公要篡位。周公不

得不到洛阳去躲避。后来乱平,周

公写这首诗给成王,表明心志。《诗

序》: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

曰《鸱鸮》焉。”又《诗集传》也说:

“成王之疑未释,则乱未弥也,故周

公作《鸱鸮》之诗从贻之,告之以王业艰难,不忍毁坏之意,所以为

救乱也。”最早的《尚书·金縢》篇

也这样说:“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

曰《鸱鸮》。”但近代研究者,认为

诗中无确证,其说不足信。从全诗的内容看,与周公讽成王之事并无

联系,都属附会之说。就诗论诗,应

该承认,该诗是一首民间创作的寓

言诗,诗中假托鸟的口气,诉说其

处境的困难,并有所寄托。诗人运

用拟人化的手法,假托一只小鸟诉

说其遭受猫头鹰的欺凌迫害所带

来的种种痛苦,从而暗示了古代劳

动人民身受深重灾难而发出的嗟

叹。从而表现劳动人民对统治阶级

的愤恨。

全诗四章。一章母鸟对鸱鸮做

哀怨的控诉,不许它再毁坏自己的

巢室。钟惺云:“本是爱室,末语只

说爱子,盖动之以至情也。石人下

泪矣。”二章母鸟自言辛勤修筑巢室的情况。孙云:“此章是诗骨。”

三章母鸟自言由于 “捋荼”、“蓄

租”,以垫巢室,结果手爪和嘴都过

于疲劳而病了。方玉润 《诗经原

始》: “如闻羁鸟悲鸣,恒有毁巢破

卵之惧。其自惊者深矣。”四章,写

自己已经筋疲力尽了,巢室虽初

成,但处境仍处于危险,故恐惧而

悲鸣。姚际恒云:“承上章予字,二

章逐句以之装首,奇文奇文!”“有

风雨飘摇句方不板。”

《鸱鸮》这首诗是一篇初具规模的寓言,它当推为先秦寓言诗的

第一篇。这首寓言诗,也称为禽言

诗。诗中的母鸟,既有禽类的特性,

又有人的思想感情。它有羽毛、有

尾巴、会鸣叫、会用树皮筑巢,这

是禽类的特性。可是它又有对小鸟

的爱恋,有疲劳的感觉,有对危险

的恐惧,有对鸱鸮愤恨的感情,这

是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诗人运用拟

人化的写作方法,把诗中的母鸟写

成既有禽性又有人性,而且通篇都

是鸟对鸟的讲话和鸟儿的自述,诗

人借此言志亦有寄托。这种寓言

体,对后世文学创作也产生很大的

影响,魏晋南北朝以后,由禽言诗

又发展为禽言赋,到唐代又有很多

著名诗人也都模拟此种手法作诗。

如杜甫《义鹘行》、韩愈《病鸱》、柳

宗元《跂鸟诗》、白居易《燕诗示刘

叟》等,由此可见这首《鸱鸮》寓

言诗对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及其

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了。

下一篇:东山

上一篇:七月

发布时间:2019-05-16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jing/fanyishangxi/77932.html,转载请保留。